菲國概況:
菲律賓於1946年正式獨立,首都馬尼拉,全國面積共計300,439平方公里,分為78個省,由7,107個島嶼所組成,有「千島國」之稱,以呂宋(LUZON)、未獅耶(VISAYAS)及民答那娥(MINDANAO)三大群島為主。國語為TAGALOG,英文亦為官方及教學語言。宗教以天主教為主,小部分回教徒分布於民答那娥島。氣候溫熱,其最北端離臺灣僅52.8公里,為我國最近之鄰邦。
僑社結構:
菲律賓人口約1億5百萬人,華人人數約150萬人,以福建籍最多約占85%約128萬,其次為廣東籍約占12%約18萬,我國僑胞在菲律賓人數近7千人,大都從商,85%分布在大馬尼拉及周邊。菲律賓華人眾多,僑團組織林立,有千個之多。
文教現況:
菲律賓華文教育已有100多年的歷史,早年華文學校設立相當普遍,1976年菲國政府實施僑校菲化政策,規定僑校招生不可僅限僑民子弟就學,華文上課時間及華文教材亦需受到菲國教育當局嚴格限制,僑校數量乃銳減。目前在課程設置方面,除了菲律賓政府規定之課程外,華語課程每日限制在2小時,教材由各僑校自行決定。為適應菲律賓地區華文教育的特殊性,僑務委員會特別聘請專家學者赴菲律賓實地考察,並諮詢當地僑校意見,編纂一套適合菲律賓地區使用之菲版新編華語教材,每年均免費提供當地僑校使用,目前使用該套教材或做為補充教材者約有60餘間學校,新近僑務委員會再依據菲律賓僑校心聲積極編纂第二語言華語教材,以滿足菲律賓地區華文教學需求。
僑民經濟:
菲律賓僑民在菲早期多屬經營小資本行業之雜貨商,自1960年代菲政府頒布百貨零售業菲化以來,經營型態大幅改變,由於海外僑民擅長營商,觸角已延伸到各行各業,除了傳統製造業以外,如百貨連鎖、超商賣場、建築房產、金融銀行、菸酒製販、航空船運、3C資訊、餐飲服務、農林畜牧等規模宏大的經濟事業都是他們馳聘的領域,並在菲國形成一股強大的經濟力量。
菲律賓距我國不遠,因此旅菲僑胞與我國關係密切,早期出錢出力並且大量來臺投資,對中華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良多,其後隨者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前往投資者甚多,惟新近中國大陸成長出現瓶頸,轉回菲律賓或前往東協及第三地投資者亦眾。
更新日期:
2020/01/08
